平台实现符合标准要求的电子病历整合服务、就诊信息查询及接收服务,基本支持医疗机构内部标准化的要求。
二是按照一核多元的大健康发展思路,巩固提升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积极推动大健康产品品类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大健康产品体系。在供应链和运营可视化系统方面,完成对零售业态、目录化管理、库存成本分析等开发跟进;包括药事服务B2B电商平台、零售业态O2O/B2C电商项目、基于中药药事服务创新的互联网智慧健康平台项目以及基于DTP药房的电商信息化平台在内的各项互联网+项目有序开展。
三是控制经营风险,巩固两降一减成果。南京医药紧围绕互联网+药事服务创新模式,以江苏省中医院药事服务战略合作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面向药店的分级诊疗服务以及面向政府的区域化合理用药平台的建设。截至2016年上半年,上海医药下属品牌连锁零售药房1,796家,其中直营店1,157家。云南白药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工业:45.44亿元商业:58.91亿元技术服务:21.75万元云南白药上半年营业收入104.52亿元,同比增长9.53%。2016上半年9家药企营收过百亿 看看有没有你们单位 2016-09-10 06:00 · angus 日前,上市公司的2016年半年度报告已全部公布,在医药企业方面,营收百亿军团悉数登场,共有9家超过百亿元,其中,上海医药超过500亿元,九州通近300亿元,余下7家药企突破百亿规模。
四是建立合规经营长效机制,加强责任落实与监督。数据来源:上市公司2016半年度报告。事实上,在临床上铺这条路已经很难了。
未来只有期待,业内资本雄厚的公司能多花一些资源投入到遗传咨询师的培训上,更多有医学背景的人也愿意加入遗传咨询师的行列。同时,你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给你做遗传咨询指导,这份报告对你来说像天书一样也没啥意义。没有耐心的人,直接放弃不测了,毕竟它也不是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基因涛略将在后续的文章里详细说一说产业上游测序仪之争。
同时,在预测疾病方面,基因检测给出的是一个人患病的概率,并不是确定性事件。精准医疗上升到国家战略后,预计未来十年,美国就业的遗传咨询师将增长41%。
华大基因CEO尹烨表示,目前最缺乏的是遗传咨询的人才。在国内,遗传咨询师数量极少,监管部门也没有开展相应认证培训,更多是华大基因、迪安诊断等企业率先进行一些培训。如果搭建一个很好的表型库,再让一些相关的遗传咨询专家在背后支撑,这可能是一个可探索、可依赖的途径;但是这个挑战依然是最大的。笔者的设想是,能不能有一天能把遗传领域的困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解决;因为基因本身是可以交流和共享的。
在行业发展初期,销售市场也很混乱,一套面向高净值人群的全基因组检测可以卖到1.8万元-18.8万元不等,此前的文章已经分析,在基因检测市场上为了吸引客户,价格战这种很多人不愿看到的现象也在所难免。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基因测序产品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款产品市场接受度最高,深圳市政府医保补贴,个人付费855元。另一件是业内布局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公司贝瑞和康拟借壳天兴仪表上市,进入上市静默期,此前行业龙头华大股份已IPO,期待2017年登陆创业板,两家行业龙头走上了资本市场的赛道。虽然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由二代技术主导,但有些公司也在用一代检测技术,还有的公司用的是基因芯片技术,而且每一种技术中又有不同的方式,每家公司检测的基因位点,灵敏度和准确度差别都很大。
所以,国内一些基因检测机构提出一份数据,终身解读的服务。成本难降的另一方面是因为通量不足。
你可能听说过管理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但是极少听说遗传咨询师,因为结婚生子这件事有些迷信的人可能会去问风水和八字,但极少会想到需要咨询遗传咨询师。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两件事都是好事,因为有钱了,企业自然就要买买买,买公司、买仪器或者买员工,行业自然就被带动起来。
2006年以前,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成本非常高,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是30亿美元。对于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高净值客户,只能从各家公司为你遴选的基因检测产品里选一款,但这款产品是如何进入金融机构的产品名册的,你完全不知道背后可能有可观的利益分成。截至目前,美国共有约4000多名经过美国遗传咨询师行会认证的遗传咨询师。缩短技术和市场之间的距离,需要强有力的渠道和切合受众痛点的科普,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测序成本降低和提升遗传咨询服务质量的问题,这些靠烧钱能解决吗?市场远未打开对于基因产业来说,不管是资本和公司都颇受以上两件事的激励。普通人在一般医院能接触到的基因检测产品,通常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给孕妇使用TSRI免疫学和微生物学部门主管Dennis Burton联合Ragon研究所、MIT、HMS和Kymab公司的研究人员将抗原注入突变小鼠模型(Kymab小鼠,该小鼠免疫系统表达人类抗体),去验证抗体效果。
这种升级能够促使B细胞朝着正确的方向突变。作为逆转录病毒,HIV变异性强且迅速,能够逃逸免疫抗体以及药物的攻击。
《Science》:Priming HIV-1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precursors in human Ig loci transgenic mice这篇文章成功获得一个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免疫抗原——eOD-GT8 60mer,一种由艾滋病毒表面蛋白的胞外结构改造而来的纳米颗粒。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广泛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Cell》:Induction of HIV Neutralizing Antibody Lineages in Mice with Diverse Precursor Repertoires这一篇文章的研究方法类似于上述。推进这一重大进步的研究团队来自于多所科研学府,包括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洛克菲勒大学、Ragon 研究所、波士顿儿童医院、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医学院(HMS)、范德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HCRC)、杜克大学医学院以及英国Kymab公司。
近期,艾滋病疫苗领域成果频出:1篇Science、1篇Immunity 、3篇Cell,这5篇文章讲述了一种防御艾滋病毒入侵的最新成果,首次证实设计的免疫抗原能够逐步升级免疫反应,刺激免疫细胞生成广泛性中和抗体(bnAbs),从而有效清除HIV病毒。总结这些最新研究成果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eOD-GT8 60mer抗原临床Ⅰ期试验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信心。《Cell》:Tailored Immunogens Direct Affinity Maturation toward HIV Neutralizing Antibodies由Burton、Schief带领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新小鼠模型,这一种小鼠能够表达生成VRC01的前体免疫细胞。正常情况下,HIV入侵后,只有10%-20%的患者体内会产生广泛性中和抗体,且这类高效抗体的生成时间通常需要数年时间,甚至于数十年。
艾滋病疫苗的关键成分:广泛性中和抗体艾滋病之所以难治,除了病毒攻击免疫系统之外,还与HIV天性狡猾有关联。新进展 | Science、Cell、Immunity5篇文章,揭示HIV抗体升级之路 2016-09-12 06:00 · 369370 九月初,Science、Cell、Immunity3大顶尖期刊相继发表了5篇文章,揭示了一种能够对抗艾滋病毒入侵的简化疫苗策略。
TSRI 研究所教授、IAVI 中和抗体中心疫苗研发主任William Schief表示,虽然研究成果目前仅在动物模型上验证成功,但是他们正在尝试重写规则,试图克服疫苗研发的挑战。具体而言就是,对一个免疫抗原(疫苗的活性成分)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激活广泛性中和抗体前体细胞(B细胞),促使这些前体细胞进一步突变,从而实现抗体突变,最终获得成熟的广泛性中和抗体。
先前的实验室及动物试验已经证实,广泛性中和抗体(bNAbs)能够预防、控制多种HIV变体的入侵,它是应对病毒扩增、突变的有效武器。这远远失去了免疫的意义。
同时,科学家们首次找到新方法生成一种能够与糖分子结合的广泛性中和抗体,这些糖分子能够保护HIV免受抗体攻击。《Cell》:Sequential Immunization Elicits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HIV-1 Antibodies in Ig Knockin Mice《Immunity》:HIV Vaccine Design to Target Germline Precursors of Glycan-Dependent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这两篇文章展示了不同版抗原生成广泛性中和抗体PGT121的能力,首次证实接种一系列基于HIV蛋白设计的增强版抗原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生成广泛性中和抗体,从而对抗HIV病毒。研究团队随后研究了精简版的bnAbs,以便确定哪些组件是绑定bnAbs结合位点的关键。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抗体能够成功攻击CD4结合位点,那么大多数HIV变体都能够被抑制。
此外,他们还构建了广泛中和抗体的高分辨率图像,这一类抗体能够绑定CD4结合位点。尽管这有点像大海捞针,但是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疫苗抗原能够靶向这一特殊前体细胞,且概率达到1/3—1/2。
同时,HIV将遗传物质永久性插入到宿主T细胞的DNA中,从而以休眠的状态隐藏起来,形成病毒库。TSRI、IAVI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试图找到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快速生成广泛性中和抗体的抗原,用于对抗多种HIV变体。
这一成果为最新发现埋下了伏笔。研究人员将eOD-GT8 60mer免疫抗原以及另外两种抗原注入该小鼠体内,最终小鼠免疫系统表达的抗体类似于成熟的广泛性中和抗体,且能够中和多种HIV变体。